• 免费注册  马上登录
  • 切换到宽版
  • EPS官方论坛

    查看: 1038|回复: 0

    快来了解:德国装配式建筑不会刻意追求装配率

    [复制链接]

    317

    主题

    326

    帖子

    165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59
    发表于 2018-12-29 12: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点01中国、德国装配式建筑的定义

    所谓装配式建筑是指把建筑需要的墙体、叠合板等预制构件,在企业车间按标准生产好,将预制件在施工现场装配,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

    1.JPG

    而德语中没有与中文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及外延完全一致的对应单词。最接近的词是“Fertigteilbau”,德文词字面直译为预制构件建筑,在相关专业语境里大体相当于当今中文装配式建筑的含义。因而在下文中将其译为装配式建筑。

    2.JPG

    德国统计部门对装配式建筑Fertigteilbau”的定义为:一座建筑当其大部分承重外墙或内墙、采用楼层高度或房间宽度的预制构件建造,称为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的大部分承重构件必须是预制构件,在评估是否大部分承重构件是以预制构件时,是以承重构件的体积计算,包含通常以常规建造方式建造的建筑基础和地下室部分。

    因为这个概念非常关键,这段话中“大部分承重构件”可以理解为超过50%的承重构件,因此,德国装配式建筑的定义可以用以下方式表述: 当一栋建筑承重构件(以体积占比计算)超过50%由预制构件组成,则该建筑为装配式建筑。在计算承重构件体积总量时,包含建筑基础和地下室的承重结构。

    由于在德国采用装配式建筑建造方式不会获得任何补贴,因而建设方不会刻意追求建筑的装配率。如果项目适合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装配式承重结构构件的占比往往明显高出50%,因而德国在统计工作中判定一栋建筑是否为装配式建筑时采用“大部分承重构件”这一相对模糊的表述、已经足够明确且不会产生误解,没有像中国《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 51129-2017》中,对建筑的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以及装修和设备管线的装配比例及建筑整体的装配率做出严格明确的规定。
    看点02德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

    2.1 德国装配式建筑的起源
    德国以及其他欧洲发达国家建筑工业化起源于1920年代,推动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1)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化发展需要以较低的造价、迅速建设大量住宅、办公和厂房等建筑。
    2)建筑审美因素:建筑及设计界摒弃古典建筑形式及其复杂的装饰,崇尚极简的新型建筑美学,尝试新建筑材料(混凝土、钢材、玻璃)的表现力。
    1920年代以前,欧洲建筑通常呈现为传统建筑形式,套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建筑样式,此类建筑的特点是大量应用装饰构件,需要大量人工劳动和手工艺匠人的高水平技术。随着欧洲国家迈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建造大量住宅办公和厂房等建筑。标准化、预制混凝土大板建造技术能够缩短建造时间、降低造价因而首先应运而生。

    3.JPG


    德国最早的预制混凝土建筑-—柏林施普朗曼居住小区
    德国最早的预制混凝土板式建筑是1926-1930年间在柏林利希藤伯格-弗里德希菲尔德(Berlin-Lichtenberg, Friedrichsfelde)建造的战争伤残军人住宅区。该项目共有138套住宅,为2~3层楼建筑。如今该项目的名称是施普朗曼(Splanemann)居住区。该项目采用现场预制混凝土多层复合板材构件,构件最大质量达到7t
    2.2二次大战后德国大规模装配式住宅建设
    二次大战结束以后,由于战争破坏和大量战争难民回归本土,德国住宅严重紧缺。德国用预制混凝土大板技术建造了大量住宅建筑。这些大板建筑为解决当年住宅紧缺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今天这些大板建筑不再受欢迎,不少缺少维护更新的大板居住区已成为社会底层人群聚集地,导致犯罪率高等社会问题,深受人们的诟病,成为城市更新首先要改造的对象,有些地区已经开始大面积拆除这些大板建筑。
    2.3原东德地区的预制混凝土大板建造技术应用
    由于二战后需要在短期内建设大量住宅,东德地区1953年在柏林约翰尼斯塔(Johannisthal)进行了预制混凝土大板建造技术的第一次尝试。1957年在浩耶斯韦达市(Hoyerswerda)的建设中第一次大规模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施工。此后,东德用预制混凝土大板技术,大量建造预制板式居住区。预制混凝土大板住宅的建筑风格深受包豪斯理论影响。
    4.JPG
    哈勒新城 大板住宅

    5.JPG
    哈勒新城大板住宅,左侧是改造更新后的建筑

    6.JPG
    哈勒新城 大板住宅
    7.png
    柏林 亚历山大广场 大板住宅

    8.png

    德累斯顿大板住宅
    2.4德国目前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
    与常规现浇加砌体建造方式相比,预制混凝土大板技术造价高,建筑缺少个性,难以满足今天的社会审美要求,1990年以后基本不再使用。混凝土叠合墙板技术发展较快,应用较多。
    目前,德国的公共建筑、商业建筑、集合住宅项目大都因地制宜、根据项目特点,选择现浇与预制构件混合建造体系或钢混结构体系建设实施,并不追求高装配率,而是通过策划、设计、施工各个环节的精细化优化过程,寻求项目的个性化、经济性、功能性和生态环保性能的综合平衡。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BIM技术的应用,建筑业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德国在建筑上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安装的建筑部品愈来愈多,占比也愈来愈大。
    各种建筑技术、建筑工具的精细化不断发展进步。小范围有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木结构装配式技术体系的研发和实践应用。
    小住宅,建设方面,装配式建筑占比最高,2015年达到16%20151~7月开工建设的住宅中,预制装配式建筑为8934套。这一期间独栋或双拼式住宅新开工建设总量较2014年同期增长1.8%;而预制装配式住宅同比增长7.5%!显示出在这一领域装配式建筑受到市场的认可和欢迎。
    03德国最新装配式建筑统计数据及相关解读
    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建筑行业相关统计数据中有装配式建筑一项统计内容,有关装配式建筑的统计数据分布在不同的统计范围及统计口径的数据中。我根据相关数据,加工制成下面表格。      



    9.png
                   
                                               表 1  2017年德国审批通过的新建居住建筑总量与装配式占比统计表 1统计数据说明及解读: (1)德国建设活动比较理性慎重,前期通常进行系统的准备工作,一旦完成报批图纸文件设计、并通过建设审批,项目基本都能够按照计划实施。德国建筑业统计中“审批通过的建设项目”相关数据是准确可靠的,其指标的意义有些类似中国年度开工建设量数据的意义。 (2)德国建筑业统计中房屋建筑的体积是一个重要数据,用来衡量建设规模,同时它也是估算建筑造价的依据。因而许多统计数据以房屋建筑体积为重要因素而不是建筑面积,表1亦如此。 (3)德国统计数据中的居住建筑指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建筑、包含养老院、老人护理院等建筑。 (4)从表1可以看出,德国2017年获批居住建筑总量(以建筑体积计算)为161,490,000 m3 其中装配式建筑占 11.91% (5)德国2017年获批居住建筑总量中钢筋混凝土+砌体结构占87.63%,其中只有2.93%为装配式建造方式。 (6)德国2017年获批居住建筑总量中11.24%是木结构,其中77.08%为装配式建造方式。 (7)德国2017年获批居住建筑总量中只有0.02%是钢结构,但其中95.0%为装配式建造方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EPS官方论坛

    GMT+8, 2024-5-6 20:45 , Processed in 0.06579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